好的,我们来对CEV模型(常方差弹性模型) 进行一次详细的解析。这是一个在金融工程和期权定价领域非常重要且实用的模型。
一、CEV模型是什么?
CEV 的全称是 Constant Elasticity of Variance,即常方差弹性模型。它是一个用于描述资产价格(如股票)动态变化的随机过程模型,由约翰·考克斯(John C. Cox)于1975年提出。
CEV模型是经典布莱克-斯科尔斯(Black-Scholes)模型 的重要扩展。在BS模型中,资产的波动率被假设为常数。然而,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,真实市场的波动率并非恒定不变,它与资产价格水平密切相关,尤其是在市场大幅下跌时,波动率会显著上升(即所谓的“杠杆效应”)。
CEV模型通过引入一个弹性参数,成功地捕捉到了资产价格与波动率之间的这种关系。
二、模型的定义与数学表达
在CEV模型中,资产价格 $S_t$ 的随机微分方程(SDE)为:
$$ dS_t = \mu S_t dt + \sigma S_t^{\gamma} dW_t $$
其中:
$S_t$: 在时间 $t$ 的资产价格。
$\mu$: 资产的预期收益率(漂移项)。
$\sigma$: 尺度参数,可以理解为波动率的系数。
$\gamma$: 方差弹性系数(Elasticity Parameter),这是CEV模型最核心的参数,决定了波动率与股价之间的关系。
$dW_t$: 标准维纳过程(Wiener Process),代表随机冲击。
核心:$\gamma$ 参数的意义
关键在于 $\gamma$ 的取值,它决定了波动率(扩散项 $\sigma S_t^{\gamma}$)如何随资产价格 $S_t$ 变化:
当 $\gamma = 1$ 时:
扩散项变为 $\sigma S_t dW_t$。
瞬时方差为 $\sigma^2 S_t^2$。
这完全退化为了经典的布莱克-斯科尔斯模型,波动率为常数 $\sigma$。
当 $\gamma < 1$ 时(最常见的情形):
例如 $\gamma = 0.5$,则扩散项为 $\sigma S_t^{0.5} dW_t$。
瞬时方差为 $\sigma^2 S_t^{2\gamma} = \sigma^2 S_t$。
波动率与股价的平方根成反比:股价 $S_t$ 下跌 -> 瞬时方差 $\sigma^2 S_t$ 变小 -> 但波动率(标准差)$\sigma \sqrt{S_t}$ 会相对上升。这完美地解释了杠杆效应:公司股价下跌导致其债务杠杆上升,风险增大,从而股价波动更加剧烈。这是CEV模型最常用的设定。
当 $\gamma > 1$ 时:
例如 $\gamma = 2$,则扩散项为 $\sigma S_t^{2} dW_t$。
瞬时方差为 $\sigma^2 S_t^{4}$。
波动率与股价成正比:股价上涨反而导致波动率增大。这种现象在某些商品市场(如能源)中可能被观察到,但股票市场中较为罕见。
三、CEV模型的主要特征
非恒定波动率(Volatility Smile/Skew):
CEV模型可以天然地生成波动率微笑(Volatility Smile) 或波动率偏斜(Volatility Skew)。
当 $\gamma < 1$ 时,模型会为低执行价的期权(价外看跌期权)赋予更高的隐含波动率,而为高执行价的期权(价外看涨期权)赋予更低的隐含波动率,这与股票指数期权市场中观察到的负偏斜(Negative Skew) 现象一致。
价格分布的非正态性:
在BS模型中,资产回报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。
在CEV模型中($\gamma \neq 1$),资产价格的分布不再是对数正态分布。当 $\gamma < 1$ 时,分布是负偏的,并且具有更厚的左尾(即大幅下跌的概率比BS模型预测的更高),这更符合现实。
吸收边界(Absorbing Barrier) at Zero:
当 $\gamma < 1$ 时,资产价格有正的概率在有限时间内跌至零(即公司破产)。一旦价格达到零,它将被“吸收”并保持为零。
这是一个非常符合现实的特性,而BS模型中股价则永远不可能真正触及零。
四、CEV模型的期权定价
CEV模型下的欧式期权没有像BS公式那样的简洁封闭解,但其定价公式可以表示为非中心卡方分布(Non-central Chi-square Distribution) 的互补累积分布函数。
对于一个行权价为 $K$,到期日为 $T$ 的欧式看涨期权,其定价公式为:
$$ C(S, t) = S_t Q(\chi^2(\cdot); \cdot) - K e^{-r(T-t)} $$1 - Q(\chi^2(\cdot); \cdot)$$ $$
对于一个欧式看跌期权:
$$ P(S, t) = K e^{-r(T-t)} Q(\chi^2(\cdot); \cdot) - S_t $$1 - Q(\chi^2(\cdot); \cdot)$$ $$
其中 $Q(\chi^2(\cdot); \cdot)$ 代表非中心卡方分布的互补累积分布函数,其参数非常复杂,具体形式取决于 $\gamma$ 是大于1还是小于1。在实际应用中,通常通过数值方法或查询预先计算好的分布表来求解。
由于其复杂性,在实际交易系统中,更常见的做法是:
使用有限差分法或蒙特卡罗模拟来数值求解CEV下的期权价格。
使用CEV模型来校准隐含参数(特别是 $\gamma$),然后用于计算更 exotic 的期权价格。
五、参数估计
校准CEV模型主要是估计两个参数:波动率系数 $\sigma$ 和弹性系数 $\gamma$。
基于历史价格数据:
可以对资产价格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最大似然估计(MLE)来拟合出 $\sigma$ 和 $\gamma$。
基于期权市场数据:
这是更常见的方法。使用市场上不同执行价的欧式期权的报价,通过最小化模型价格与市场价格的误差(如最小二乘法)来反向推导出最合适的 $\sigma$ 和 $\gamma$。
这个过程称为模型校准。校准得到的 $\gamma$ 值通常小于1,对于股票指数(如S&P 500),$\gamma$ 通常在0.6到0.8之间。
六、优缺点总结
优点:
更符合实际:成功捕捉了波动率与股价之间的负相关关系(杠杆效应)。
解释了波动率微笑:为期权市场上观察到的隐含波动率曲线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。
包含破产可能性:允许资产价格在有限时间内跌至零,更现实。
缺点:
计算复杂:期权定价公式涉及复杂的特殊函数,计算速度慢于BS公式。
灵活性仍有限:虽然比BS模型好,但CEV模型仍然用一个固定的 $\gamma$ 来描述整个期限结构和微笑曲线,有时可能不够精确。更复杂的模型(如局部波动率模型、随机波动率模型)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。
参数校准:$\gamma$ 的校准需要充足的市场数据,且其稳定性可能需要关注。
七、与其他模型的关系
Black-Scholes模型:是CEV模型在 $\gamma=1$ 时的一个特例。
平方根模型(CIR模型):如果CEV模型中的漂移项是均值回归的(如 $dS_t = \kappa(\theta - S_t)dt + \sigma S_t^{\gamma} dW_t$),当 $\gamma=0.5$ 时,就变成了著名的CIR模型,广泛用于利率建模。
局部波动率模型(Dupire模型):可以看作是CEV模型的进一步推广,允许波动率同时是价格和时间的函数 $\sigma(S_t, t)$,灵活性大大增强。
希望这份详细的解释能帮助你全面理解CEV模型。
系统当前共有 472 篇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