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思考2】为什么从人的本性出发,我们不可能成为成功的投资者?
作者:yunjinqi   类别:    日期:2021-11-30 17:41:09    阅读:2791 次   消耗积分:0 分    

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,我们每个人并非是追求财富的最大化,而是追求自身基因传承的最大化。基于自然选择过程上的进化非常缓慢,所以,到目前为止,我们绝大部分人的本能仍然是追求自身基因传承的最大化。


问题一:为什么我们大部分人都很怕死?


这是因为,要想更多的繁殖后代和抚养近亲属,我们需要活的越久越好,这样更好的去完成我们的本能。那些变异的基因,不怕死的,会做更多有风险的活动,死亡率更高,一代代淘汰下来,剩下的都是怕死的。


题外话,不要为怕死而羞愧,这是我们的本能,这是自然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。我们要好好活着,让我们的基因传承的更多。


问题二:为什么人的本性之一是因循守旧呢?


我们怕死的本能,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行为,让我们不去尝试新的行为,因为新的行为,可能带来新的风险,没有以前旧的行为安全,因为在以前旧的行为模式下,我还活着。除非迫不得已,人将继续按照以前的方式去生存,这就是人的因循守旧之处,行为经济学上有一个专门的术语叫做:现状偏见(Status Quo Bias)。


问题三:为什么我们决策要和以前对比?


人的因循守旧,导致我们做决策的时候,都会在心理暗暗的考虑一个以前的基准,根据这个基准来决定是好的还是坏的,这就是锚定效应(anchoring)。


经济学中有一个经典的术语叫做沉没成本(sunk cost),一个理性的人,做决策的时候,不应该考虑沉没成本。


我们平仓的时候,理论上来讲,也不应该考虑我们的进场价位,而是要考虑未来的价格是否会继续有利于我们。换句话说,就是假设有猫不小心把股票给你全部平仓了,你还会再继续买回来吗?如果你的答案是不会继续买回来,那么。你就要小心了,你可能受到了锚定效应的影响了。


问题四:为什么我们厌恶损失?


因为当我们失去财富的时候,我们能够进行繁衍的概率更小了,和我们的最根本的目标相违背。


问题五:为什么我们会有“损失厌恶”?


这里的损失厌恶是一个行为经济学的术语,表示的是,同等量的损失带来的痛苦要大于同等量的获得带来的痛苦。还有人专门去计算了一下,我们损失一块钱的痛苦需要我们获得2.5元钱去抵消。


为什么会有损失厌恶呢?我们可以尝试用经济学的基本规律“边际效益递减规律'来解释,我们损失的的部分边际收益大,新得到的部分,边际收益小。


举例说明:假设你吃馒头,第一个馒头的效用可能是4,第二个馒头的效用可能是3,第三个馒头效用是2,第4个馒头的效用是1;在第三个馒头还没有吃的时候,给你个机会抛硬币,有50%的概率获得1个馒头,有50%的概率损失一个馒头,假如你比较理智,你会怎么做呢?当然不去抛硬币啊,这个时候的你,就处在损失厌恶中。


我们大多数人,在大多数时候,可能都是损失厌恶的。


问题六:为什么会”厌恶风险“?


因为我们”怕死“,因为我们”因循守旧“,因为我们有”损失厌恶",所以,我们风险厌恶。


问题七:为什么我们会”自我欺骗“?


基于”自然选择“下的进化,我们是群居动物,为了最大化我们的繁殖,我们需要说谎,我们也有能力鉴别谎言。而最简单,也是最高明的说谎方式就是自我欺骗(self.deception),就是先让自己觉得自己说的是真的。


所以,雄性不仅仅期望自己变得更加高大威猛,有钱多金,也相信自己是,这样能够让我们更好的吸引异性。我们投资者,大部分相信自己都能赚到钱,而实际上,赚到钱的只有一少部分,这就是过度自信.(overconfidence)


所以,我们相信成功是源于自己的技能与天赋(并非运气);失败是因为坏的运气,并非自己的技能和天赋不能,当然,这也是自我欺骗,我们有一个新的术语,叫做”自我归因“(self-attribution).


问题八:为什么男性更加”过度自信“?


相比于女性,男性更加过度自信,这是进化的必然。因为,孕育孩子需要女性更多的时间和精力,女性会更加挑剔地选择合适地伴侣,需要很多男性共同竞争一个女性,男性之间地共同竞争,使得他们必须要很自信,甚至过度自信,才能够去和别的男性竞争,那些不自信的男性,自然而然,一代代被淘汰,在人群中地比例,越来越少。


问题九:为什么我们善于数数,而不是计算概率?


在原始社会中,快速地数出来我们周围有多少捕食者,有助于我们成功逃命;我们地原始本能是”危险-逃跑“,而不是”危险-分析真假-决定是否逃跑".我们数数更多,计算概率偏少,一代代传下来,我们就更擅长数数了。


为了节省我们有限地资源,我们不会数基础地数目,导致我们忽略先验概率(prior probabilities),这就是我们地基础概率忽略偏差(base rate neglect)。


就比如,我们知道长期来看,股票市场地参与者,有大概80%地可能性是跑不赢指数的,然而,你怎么能够认为因为你身边因为有5个人炒股赚钱了,你人认为炒股就赚钱,你就会赚钱呢?这是代表性偏差(representativeness).


问题十:为什么我们总是容易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?


锚定效应会导致我们反应不足,代表性偏差和基础概率忽略偏差,会导致我们过度反应。

根据统计,我们往往会对发生在一个月以内和一年以上的范围,反应不足,会发生在1到12个月。所以,基于对人的心理的反应,在1-12月的周期内,比较适合使用动量策略,在1年以上的范围,适合价值投资策略,一个月以内,比较适合剥头皮类或者震荡类的策略。


问题十一:技术分析为什么有效?


技术分析是代表性的一个典型案例。


有相关的证据表明:均线、动量、支撑和阻力,都是有用的,但是并没有证据能够证明江恩理论和波浪理论是有用的。图表模式用在股票中是最好的,次之是货币市场;技术分析最好用在货币市场,然后是期货市场,在股票上表现最差。


在这里,对于技术分析究竟好不好用,我个人保留看法。


问题十二:为什么很多的人相信技术分析是有用的呢?


大众强化(Communal reinforcement)是指,当有一个观念,大家反复提起,并被认为是真的,其他人慢慢也会认为是真的。古代的三人成虎的典故,就是大众强化的一个完美的应用。


选择性思考(Selective thinking),是指的我们只考虑支持我们相信的新年的证据,忽略反对我们信念的证据。


确认性偏差(Confifirmation bias)是指的我们偏向于寻找支持我们的证据,忽略寻找不支持的证据。


因为很多人用技术分析,并且很多人相信技术分析有用,所以,越来越多人,相信技术分析。


技术分析究竟是用的人更多更有效还是用的人更少更有效?答案应该是相对的吧。有一部分人使用,到越来越多人的使用,会促进一种自我实现,但是达到一定程度,开始自我毁灭。


过去的进化历程,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本能。现代社会日新月异,我们的很多本能,并不能让我们适应这个社会,让我们成为更好的投资者。我们需要克服一些本能冲动,成为更好的投资者。


主要参考文献:《Psychology of Successful Investing》Martin Sewell



广告时间:推荐我的一个付费专栏,欢迎量化爱好者订阅。200+的文章,100个策略,20篇backtrader入门教程,80篇源码解析。


版权所有,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出处:云子量化, http://www.woniunote.com/article/14
上一篇:【思考1】为什么回测很好的策略在实盘的时候表现却不好?
下一篇:【思考3】为什么熟读了很多交易类的书籍,却仍然不能盈利?